七月中旬,創學共築攜手 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 ,走進隱身於山巒摺痕中,別有洞天的雙溪國小。不僅是雙溪河畔的景色令我們印象深刻,這裡的孩子也相較以往更加特別。
在雙溪國小的營隊中,有多位學習狀況比較特殊的學生。這對我們來說也是相當大的挑戰。
特別是其中一位自閉症的小朋友,因無法順利控制自己的肢體及情緒語言,較難集中注意力,難以完整參與整場課程,只能獨自坐在教室最後方無所事事,對授課內容產生不了興趣,也容易製造額外聲響影響其他同學聽課。
為了引起這位學生的興趣,助教主動向前手把手帶領完成每個步驟。
「我不會!」
「我不想做!」 他說完便扭頭拒絕互動。情緒化的反應,讓老師跟助教傷透腦筋。前半的創作過程都像是一場混戰,助教光是陪著孩子把作品建構出一個空間雛形就焦頭爛額。
然而隨著作品的結構成形,他似乎開始累積小小的成就感,也對「空間」開始能夠有更多想像。
漸漸地,學生靜下心來認真規劃自己的場地該如何裝飾。過程中也展現獨屬於自己的創意,利用粉彩紙、鋁箔紙等等素材創作出一座結合交通設施以及溜滑梯的遊樂場,各個角落皆充斥奇思妙想。
每當完成一個小裝飾,他便會快樂地前後晃動,並展現大大的笑容。
而經由簡易單字輔助,他也能簡單地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創作理念,雙眼發亮地展示自身成果。
透過創作,我們不僅與他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樑,他也從中獲得以往課堂中難有的自信心。
此外,我們也見證了其他學生在創作中的成長和自信心的培養。
在這次的營隊之中,遇見了較多對自己沒自信的學生。他們並不信任自己的能力,面對挑戰也多半採取較消極的態度,容易因為一個小失誤便否定整個作品,而失去動力以致抗拒繼續完成。
在發現這種情況之後,我們在與學生互動時總採取較鼓勵性的協助,並嘗試帶著學生們找到自己作品的小亮點,發現自身風格的特別之處,試圖激起他們創作的動機。
在經過不間斷的鼓勵之後,學生總算開始慢慢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信心,也開始勇於向旁人介紹自己設計的特色為何,打破一開始的靦腆而轉為開心的微笑。
這些笑容,正是我們教學的初衷:讓孩子找回探索世界的勇氣與自信。
在第三天,我們讓不同班級的學生互相至對方教室參觀他人的作品,雖然仍是害羞,但學生們普遍對於別人的作品很感興趣,極其主動到處走動參觀並聆聽其他人介紹。
透過觀察其他人的作品,孩子們能發現作品的發展方式並不限於寥寥幾種,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一樣,都而能有更多更廣的成長方向。
「讓創作成為扭轉學習的契機。」
回想在前兩天的課程中,學生們大多只是專注於自身作品;僅僅三天的時間他們變得充滿好奇,也樂於展現,我們心中充滿澎湃的成就感。
有人會說,這樣短暫的轉變就如同曇花一現。但我們相信,正是這些不同以往的可貴經驗,讓孩子重新相信自己能「學得好、做得好」。
而這些感動的時刻,也讓我們在炎夏中持續揮灑汗水,持續陪伴缺乏機會的孩子們去探索空間創作中的無限可能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