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桃園笨港國小:再次相聚

「老師,我還記得你們啦!」


再次見到笨港國小的孩子,已時隔半年。


在冬日的陽光下,我們與全校二十九位學生執起鐵鎚,共同用木工為笨港校園打造了數個特別的小角落。



經歷上學期營隊的模型創作,我們思考新課程如何更直接的與孩子的生活串連。


巧的是,協會有幸在此刻接下了愛迪生出發公益學習活動 遞出的橄欖枝——在科教館的推波助瀾下,團隊帶著「木工課」回到笨港校園,與自然老師共備課程,願與孩子共築校園中的彈性空間。


於是,孩子們戴上手套,以木工打造出一個個可彈性移動、組合的「模矩單元」。


單元可以如同小積木般靈活堆疊、組合,因應不同的需求與環境,彈性變化出各種形式;不同於積木的是等邊L型的規格與上下的開口,能夠創造出更多樣態的空間串聯與間格,讓收納與造型都能有更多元的變化性與使用效益,孩子也能依使用情境,發揮創意嘗試不同的還列組合。






值得一提的是,許多大人對木工的想像就是粗種、危險,對小朋友會不會太難?

事實正好相反,按部就班之下,不論程度,孩子很快就能上手。


有的小朋友家裡大人就是木作行業的,耳濡目染之下,做起木工來卻格外有架式。從測量間距、敲釘子,到用砂紙打磨銳利的邊角,舉手投足間儼然就是個木作職人。看著一群小不點們這股匠人的氣勢,反差感讓老師們也不禁莞爾。


「老師我做好了!」


我們將完成木工單元一個個呈列,讓孩子們翻轉角度或坐或躺,用身體感受與空間的關係,既有趣又充滿成就感。


身為教育者的我們也反思,似乎大人們想像中困難的事,孩子們往往更有不多想就勇往直前的勇氣。




最後,我們以遊戲的方式,帶孩子輪流堆疊木工單元,腦力激盪合力設計、組合出了機能各異的有趣裝置,有等候休息的區域、閱讀的區域,更有結合花架與收納等多重機能的複合裝置,放置於校園中不同的角落。


其中,孩子打造的活動式小花架也與學校的自然課結合,讓學生能觀察植栽,從植物的生命現象進一步了解他們如何淨化空氣,改善工廠林立的家鄉環境,由此窺探永續議題。


一件件木工單元組合出的小角落,不僅搭起了跨領域知識與生活應用的綠色廊道,也讓孩子們將設計構想落實為生活空間中的一部分。




看著和同學們共同疊起的木工花架上,小盆栽錯落有致,小朋友們的成就感溢於言表。

而LBS也期望在接下來的每次營隊,用空間教育帶孩子們玩中學、愛上學。




82 次查看

Kommentarer


bottom of page